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亚洲大型AV一区二区三区-人妻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蜜桃-国产情侣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首頁 » 專題 » 改革開放40周年 » 穿越時代的列車
   
穿越時代的列車
作者:管理員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日期: 2018-08-14  點擊次數(shù):7589

1981年我出生在青海省西寧市一個普通的廠礦家庭。那一年,改革開放的號角剛剛吹響,中國邁上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征程。因此,我和眾多80后一樣,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享受著改革開放成果成長起來的一代人。

我的父母們并非土生土長的青海人。20世紀60年代中期,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為應對當時中蘇交惡與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攻勢,做出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戰(zhàn)備轉移,決定在我國中西部地區(qū)的13個省、自治區(qū)展開大規(guī)模國防、科技、工業(yè)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俗稱“三線建設”。于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響應國家號召,帶著家眷陸續(xù)地來到西寧開始了新的工作與生活。這一呆就是近20年,我父母在這里相識、結婚,到有了我。1983年祖父退休,回到了濰坊老家定居。

 幼年時代,因為需要照看,我常常生活在西寧和濰坊兩地;上學后,又時常跟隨父母去探望祖父母,往返于兩地之間;大學時代,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大學,寒暑假里我常穿梭在三個城市里;如今工作生活在泰安,春節(jié)等小長假我會帶著孩子們奔波于他們祖父母家鄉(xiāng)淮安和我祖父母濰坊的城市之間。于是,火車成為我東來西去、南來北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不僅凝結了我們幾代人對家的獨有情愫,也承載著我過去的美好時光,更重要的是鑒證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鐵路事業(yè)的巨大發(fā)展變遷。

 80至90年代乘坐火車,人們往往稱之為“趕火車”。我想,之所以稱之為“趕”,是因為“短缺”,沒有充分的物質保障,事事、時時都處于焦慮、未知與忙碌的狀態(tài)吧。就拿我們家來說,小時候,我和姐姐時常被爸爸媽媽帶著在西寧和濰坊兩地往返。那時“青島與西寧”方向的列車每隔兩天只有一班列車,所以火車票特別難買,沒有票,進站就成為困難的事情。每次臨行時,親戚們百般周折請托朋友幫助進站。進入站臺后,前來送行的叔叔舅舅姑姑嬸嬸們將送來的大包小包的土特產聚到一起,在當時這是最經濟便宜的遠途貨物運送方式。一直緊張地等到聽到廣播里傳來火車即將進站的通知,人們紛紛向遠處張望,一張像黑貓警長臉模樣的火車頭映入眼前,伴隨著“呼哧呼哧”的費力喘息聲漸行漸近,隨著一聲“吱”的刺耳剎車聲,火車頭拖著長長的尾巴緩慢地停下來。那時的火車是那種又笨又慢的綠皮車,車頭有綠色的也有黑色的,中間連著一二十節(jié)硬座、臥鋪車廂和一節(jié)餐車,尾端還要拖拽幾節(jié)箱貨,車窗上、下方用兩道黃色線條裝飾,列車的車窗是從上向下打開的,從站臺向里看去,只見人擠人、人挨人,滿滿登登、密不透風。

隨著火車停下來,大人們開始慌忙起來,一邊在站臺上奔跑,一邊搜尋著可以開啟的列車窗口,為的是最短時間內能夠扒上火車。扒窗的順序通常都是預先商量好的,年輕的三叔用胳膊一撐最先爬上火車;然后轉過身費力地拉拽媽媽,另一邊爸爸在站臺上用力地托起媽媽;媽媽上去之后,爸爸逐個將姐姐和我從低矮的窗戶縫里塞給三叔,再交由媽媽看管;爸爸最后在三叔的拖拽下爬上窗口;大多在這個時候火車啟動的汽笛聲響起了,站臺下的嬸嬸姨舅們著急地將行李塞給爸爸媽媽,三叔從旁邊的窗口迅速地跳,來不及揮手道別,列車已經駛出站臺好遠。稍不留神,就有趕不上火車的可能。

不容喘息,爸爸便急忙在人群堆里尋找著能夠讓我和姐姐容身的地方。記憶中,爸爸總是把預先準備好的“馬扎”拿出來,在征得“硬座主人”的同意后,從兩個硬座間的夾縫中擠出“馬扎”的位置,讓媽媽和姐姐分別坐下,媽媽再抱著我,有時遇到好心的叔叔阿姨也會挪出一丁點位置讓我坐在他們旁邊。之后,爸爸在各種夾縫中尋找可以擠塞行李的空間,安置好行李,再穿過層層疊疊的人墻,前往補票車廂補票,一切安置妥當,最后隨便尋找一個可以容納兩只腳的地方,才算是安定下來。

那時的列車軟硬件設施很差,基本的安全性都難以保障,更無從談起談舒適度。車廂走道上、洗手池、車廂連接處等,到處是人。旅客們形態(tài)各異,有自帶馬扎或坐在行李上的,有倚著硬座靠背站著的,有的干脆席地而坐。除了上下車的旅客和推著售貨車、叫賣著“香煙啤酒飲料,方便面火腿腸”售貨員的在車廂內穿行,是很少有人走動的,整個路途中是根本沒有乘務員清理衛(wèi)生的。車廂連接處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行人過往需要十分小心,有時一不注意就會被鋼板擠到腳。大大小小的行李被見縫插針地塞在了置物架、桌子上、走道邊和座位下,盥洗間也被充分利用,人滿為患時廁所門都難以打開。形形色色的垃圾散落到地上,充斥在各個角落,時間久了,食物味、汗臭味、腳臭味混雜在一起,彌漫著難聞的氣味。列車行駛的噪音、車廂內的說話聲、打鼾聲、爭吵聲、孩子哭鬧聲等等交織在一起,一片嘈雜。混雜的場景為小偷創(chuàng)造了各種可能性,失竊事件時有發(fā)生。

列車上的服務通常處于自給自足狀態(tài)。因為人多,且服務效率跟不上,基本的飲用水都難以保障,有經驗的旅客會事前自備暖瓶與開水。舊時的火車是沒有空調系統(tǒng)的,如果是夏季,車廂頂端幾個破舊不堪的風扇“吱嘎吱嘎”煩悶地搖擺著,絲毫感覺不到涼意??吭诖斑叺某丝退餍灾苯哟蜷_窗戶,靠火車運行的風力“解渴”,以至于下車后才發(fā)現(xiàn)滿臉塵土和碳渣;冬季里特別是深夜,刺骨的寒風從破損的窗戶里吹進,凍得讓人睡不著覺,人們盡可能地裹上全副行囊,抱團而憩、相互取暖。

漫長的旅途中,人們沒有什么娛樂。在白天,有的大人們會花五角錢在站臺上買一份報紙反復翻閱、相互傳閱,直至這份報紙幾近揉爛;也有三五人湊到一起興致勃勃打牌的;還有的偶遇老鄉(xiāng),天南海北地閑聊著;到了列車廣播時間,不論播放的是安全知識還是掉了渣的老相聲,那可是唯一的電子產品了。欣賞各地沿途風光、數(shù)著無以計數(shù)的山洞、回首望著浩浩蕩蕩的車尾、看著交叉變換的鐵軌、與姐姐手翻繩子、到站時探出車窗看著售貨員來回推著售貨車在站臺上叫賣,好奇地猜測著售貨車中的美食……對我而言,都算是娛樂項目了。有時,經過河南地帶時,還會看到當?shù)卦S多民眾用自制的耙子嫻熟地從行駛的貨運火車上鉤下大量的焦煤,然后收集到背簍里,蹣跚地背過鐵路線。

晚上的日子比較難熬,搖擺的火車拖拽著疲憊的身子,大人小孩也都紛紛顯出窘態(tài)。每當這時,爸爸會穿梭于幾節(jié)車廂里,在眾多的硬座座位下方搜尋兩個相對開闊的位置,然后客氣地與周邊的乘客商量,妥善地把他們的行李安置好,然后把事先準備好的纖維布或者硬紙板平鋪在里面,讓我和姐姐小心翼翼地鉆進去,算是有了睡覺的窩了。只是有時忘記了是躺在座位底部,一不小心抬頭,額頭就會碰個青包。而這樣的待遇也是不可多得的,大人們通常會倚著座位靠背或者車窗小憩,有的依舊還站著,隨意借助周邊的硬物支撐著頭部,微閉眼睛,略微休息。旅途的疲勞、睡眠的缺失,讓夜晚顯得更加地漫長難熬。

濰坊與西寧兩地距離1800余公里,中間需要經過青海、甘肅、寧夏、陜西、河南、江蘇、山東七個省份,過去的火車主要靠燒煤作為動力源泉,行駛速度非常慢,平均時速在40-60公里/小時之間,而且不論大站小站,逢站必停。進入秦川地帶時,海拔逐步增高,地勢也變得陡峭,列車穿梭在連綿起伏的山嶺上,不停地在涵洞與隧道里鉆進鉆出,速度就更為緩慢了。一路上,列車“哐當哐當”的聲音縈繞在耳畔,需要經過三天三夜的黑白交替,才能抵達目的地。

綠皮火車的經歷一直伴我走過了初中階段。高中時,隨著爸爸媽媽收入的提高,我和姐姐的待遇也從“硬座下臥鋪”轉到了真正的臥鋪車廂。旅途勞頓時爸爸媽媽有了休憩的地處,而我們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興奮地在上下鋪之間攀爬嬉戲著,盡管早晚需要定點洗漱、排隊上廁所,但是不再為基本的生活問題而感到尷尬為難了?;疖嚨乃俣纫搽S著年代的推移大幅度提高,我們的行程由過去的三天三夜逐步地縮短為不足兩天兩夜。只是依舊沒有改變的還是一票難求,能買個臥鋪或者座位票,始終都是困擾著大人的難題。

1999年我順利地考試大學,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列車,手里拿著寫有“K378”、“新空調快車”字樣的票本,望著車窗外炙熱的大地、熱浪滾滾的麥田,內心覺得分外涼爽。盡管還是綠皮車廂,車內的環(huán)境卻已經大幅改善,窗戶都是雙層真空全封閉的,并且配有窗簾、衣帽鉤,每個座位桌子上都放置了一個垃圾專用回收盤,時不時會有乘務人員前來整理衛(wèi)生,盥洗間無論任何時候都能正常使用了,車內的廣播不間斷地傳送出輕柔的音樂,有時也講述著地方的名勝古跡,流動餐車會定時提供簡單飯菜,每到一個站點前都會有乘務人員報站提醒。或許是期待,或許是空調快車,總覺得列車服務與以前大不相同。

臨近春節(jié),回家的心情歸心似箭。第一年自己買票回家,盡管從學長那取得了不少購票攻略,事先做了學校集體訂票、托有經驗的校友幫忙訂票、預售點訂票等多種預案,最終還是一一失敗,只得夜里逃宿跑到鼓樓售票處排隊買票。沉默寂靜的深夜與人潮鼎沸的售票大廳形成鮮明的對比,寒冷的空氣依舊掩飾不住濃濃的困意,我裹著厚厚的羽絨服,蜷縮著身子坐在小板凳上半寐半醒,覺得時間過得好慢,終于等到凌晨十二點,售票窗口開始放票了,黑壓壓的人群一時之間都朝向窗口涌動。我尾隨著隊伍,一步一挪地向前挪著,覺得時間好像停止了似的,好不容易挨到了售票窗口,忐忑不安地向售票員喊出車次、日期、所需座位類型,但還是被告知票已售完,容不及沮喪迅速改線蘭州,才拿到了回家的票,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才悄然落地。

也就在那個時候,“春節(jié)回家的日子”有了一個全新的代名詞叫做“春運”。寒假來臨,我拖著笨重的行李箱,坐上了西去的列車,車內出現(xiàn)了嚴重的超載狀況,絕大多數(shù)是大學生和返鄉(xiāng)民工。乘客們都自顧不暇,這給小偷留有了可乘之機,列車上接二連三地發(fā)生了打劫和偷竊事件,盡管最后在幾名熱血青年和列車乘警的通力協(xié)作下制止住了,但還是讓好多旅客心有余悸。經過河南地帶時恰逢半夜,乘警使勁地敲擊著行李架,喚醒熟睡的乘客們,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以防財產物品受損。我不敢酣然入睡,一路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終于熬到了蘭州站,因為沒有綠色通道,只能出了站臺再折返回候車室,等待早晨通往西寧的列車。

2010年前后,而立之年的我,常常帶著孩子回淮安和濰坊兩地探望公婆與父母。此時的江蘇,改變了過去主要靠汽車通行的歷史,淮安這個三線城市也開通了火車,盡管還沒有高鐵,但是讓我不再像以往坐長途汽車那么舟車勞頓,擺脫了孩子暈車、飲水、吃飯、如廁、休息的諸多困擾,新型雙層列車在空間上的巨大優(yōu)勢,孩子們興奮地在樓上樓下嬉戲,平穩(wěn)的列車運行絲毫不會影響旅客們的休息,七小時車程在孩子們的追逐打鬧中一晃而過。

此時的列車服務和過去也大相徑庭了,全程供應冷熱水、垃圾隨時清理,每節(jié)車廂頭都會有一個售貨處,供應一些簡單的代餐食品、零食、普通水果和飲料等,每次到站前乘務員都會認真地打掃衛(wèi)生,并且溫馨地提醒即將到站,上下車及時疏導乘客不要擁擠,排隊上車,上車后主動檢查行李的安全等,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與此同時,通往濰坊的列車不光有普通列車,還有動車、高鐵等多種選擇方式。有時為了快捷,我們會乘坐“和諧號”,銀白色的車身,光滑而流暢的線條,給人以全新現(xiàn)代化的氣息,盡管列車的時速在300公里,但是卻基本沒有什么噪音,平穩(wěn)度、安全性顯著提升。我一直驚嘆于火車到站時為什么可以如此精準平穩(wěn)地停在指定的候車位置,免去了“趕火車”的各種焦慮。列車車廂也更為寬闊,干凈明亮的車廂仿佛置身于飛機艙,每節(jié)車廂首尾都安裝了電子顯示屏,記錄了列車的即時速度、車廂內外溫度和到站提醒等大量信息,讓乘客們隨時了然于胸。潔白整齊的座套后方設置了便捷的置物袋和可折疊置物板,座位下還安裝了腳踏,能夠根據(jù)乘客需求調整位置,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乘坐舒適度,座位旁還備有充電電源,滿足辦公與應急之需,空調的送風口也可以多角度調整,處處體現(xiàn)了人性化設計。坐在高鐵上,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乘客可以選擇小憩,也可以選擇學習、讀書、聽音樂,甚至是商務辦公等,任何事情都不會被耽誤。

高鐵時代,改變我們的不僅僅是出行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行為,過去患得患失買票的情景早已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電話購票、電腦購票、移動終端購票,只要擁有通訊網絡,就可以清晰查看列車各項出行信息,隨時隨地就可以秒到需要的車票,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時至今日,改革開放40年后,中國改變了過去窮困落后的面貌,正大踏步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邁進。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一路一帶”戰(zhàn)略進程的推進,中國鐵路事業(yè)也正以“高鐵”的速度邁向世界,中國高鐵不再是一種出行的工具,它將是帶動國人走向更快更高更強發(fā)展速度的重要動力,成為引領世界發(fā)展的一面旗幟。(九三學社泰安市委岱岳區(qū)支社  肖玲)

   
« 上一篇:藏在時代里的歷史變遷
» 下一篇:大虎山的變遷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移動端 |  電腦端 
版權所有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員會
建議使用IE9.0以上瀏覽器瀏覽 未經許可不得鏡像
備案/許可證編號為: 魯ICP備12026643號
您是本站第157526610位客人